如今互联网行业里最火的概念之一是IP 营销,但大部分人理解的 IP 是拿来拍电影、拍电视剧的内容素材,而其实 IP 是可以拿来作为话题进行营销的。不过进行 IP 营销的前提不仅仅是要“有 IP”,更重要的是“有好 IP”,比如朋友印象这次的“前任”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。
怎样找到一个好的IP?
应用号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新,按照张小龙的说法:应用号(也就是“微信小程序平台”的俗称)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,让应用成为了“即插即用”的快餐品,解放了硬件带来的限制。
中国的社交网络里其实充满了无数独特形式的内容,比如甲方乙方、前任现任、师傅徒弟、考研留学,这些内容都是不错的 IP 素材,但并不能拿来就用,需要根据内容的特点来进行一番改造。
以朋友印象选择的话题 IP“前任”为例,判断一个 IP 用于营销的好与坏,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三条简单的标准:
1、是否有足够的阅读/认知基数。这是 IP 营销的先决条件,人们需要借助 IP 让品牌、产品更加广泛地获得认知,而不是本末倒置地用营销来炒热 IP;
2、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。如果只有大量曝光而无法吸引人们主动参与和传播,那么所做的就仅仅是展示,并不能称为真正的“IP”,结果上也背离了 IP 营销的初衷;
3、是否有足够的延展性和穿透力。人为的传播在渠道上和时间上毕竟有限,成功的 IP 需要在没有强推的情况下不停地获得新的流量。
这三条判断标准不仅可以用来选择 IP,也可以用来发掘潜在的 IP。比如,作为社交平台上的一个高频话题,“前任”相关的段子、鸡汤、吐槽和情感故事非常常见,仅微博上的“前任”话题标签就拥有 4700+万的阅读量,作为 IP 营销的话题基础的话,拥有足够的阅读基数和趣味性。